第1609章 一场完胜(2 / 2)
但幸运的是,人们没有彻底遗忘威尔,也没有彻底遗忘“安森vs威尔”的新老对决。
“我,机器人”……首映表现不算糟糕,至少没有像“亚瑟王”那样崩盘,尽管媒体综评确实令人失望,但依靠威尔的号召力以及今年暑期档的狂潮,源源不断汹涌进入电影院的观众依旧愿意为他买单。
最终,电影首映周末三天拿下五千五百万美元。
如何评价这一首映数据,需要根据评判标准调整。
以今年暑期档首映周末平均数据来看,稍稍高于平均水准,不算好但也不算糟。
以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期待值来看,显然,这一数字距离一亿美元有很远的落差;而相较于电影一亿两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以及超过四千万美元的宣传推广费用,这一首映成绩让相关人士心脏一紧。
不算失败,却也不算成功,但的确正在朝着“亏本”方向悄悄倾斜。
以往,“飙风战警”、“黑衣人2”、“绝地战警2”等等作品,尽管口碑不佳,尽管票房的收益比也不容乐观;但至少,它们全部顺利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詹姆斯-拉斯特能够用公关稿混淆视听。
随后,再通过舆论引导,尽可能挽回颓势,哪怕北美市场票房低于预期,海外市场总是能够带来惊喜的。
然而,现在
在“我,机器人”上面,还有一部作品,“蜘蛛侠2”。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我,机器人”输得彻彻底底,再出色的公关手段也无法挽回眼前的糟糕状况。
当然,詹姆斯-拉斯特总是能够找到切入口的,以原著小说的深远影响力切入,强调威尔-史密斯对科幻电影的思考,比起口碑和票房来说,这更像是一次尝试一次冒险,因为威尔希望让科幻电影拥有更多可能——
如此一来,至少在名望上,还是能够扳回一城,铁杆科幻电影爱好者应该会满意的。
但这是最后手段,全面落败之后的垂死挣扎,一种体面的方式丢白旗。
憋屈,愤懑,苦涩。
难以下咽。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整个北美市场依旧在为“蜘蛛侠2”疯狂。
纵览整个票房榜单,“蜘蛛侠2”一部作品依旧占据市场前十名的48%,换而言之,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票房全部叠加起来,才勉强超越“蜘蛛侠2”而已。
“我,机器人”、“王牌播音员”、“灰姑娘的故事”、“亚瑟王”、“华氏911”、“恋恋笔记本”等等作品一连串地跟在身后,却看起来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如数家珍地全部审视一番,视线最后还是落在冠军身上。
“蜘蛛侠2”的胜利,不仅仅是胜利而已,没有争议的完胜。
一切,恰到好处,这是一个混乱的暑期档,同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暑期档,“蜘蛛侠2”牢牢抓住机会,从话题到热点,从口碑到宣传,全面发力,本来就站在聚光灯底下的作品最终爆发出了如此能量。
在詹姆斯-拉斯特看来,“蜘蛛侠2”的成功并不意外,但如此体量如此级别的爆发,却是一个绝对意外。
现在眼看着“蜘蛛侠2”即将创造历史,摧枯拉朽地将整个好莱坞的规则和秩序全部一股脑地扫进垃圾堆里——
难道,一切都是因为安森-伍德
↑返回顶部↑